據廣州市科學技術局17日消息,該局已發布新修訂的《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經費管理辦法》和《廣州市科技計劃科技報告管理辦法》三項管理辦法(以下分別簡稱《項目管理辦法》《經費管理辦法》《報告管理辦法》),從項目過程管理、項目經費管理和科技報告管理三個角度,有力地推動科技項目管理簡化優化,減輕科研人員負擔,激發廣州科技創新活力。
廣州市科學技術局介紹,《項目管理辦法》明確,“廣州市科技計劃”圍繞“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生態優化”全鏈條創新發展路徑,設立基礎研究計劃、重點研發計劃、企業創新計劃、人才支撐計劃和創新環境計劃等5大計劃類別,共同構成推動創新發展的“四梁八柱”。
《經費管理辦法》則明確了財政科技經費支持科技創新的經費支持方式,明確財政科技經費“3+3”支持方式,即3種“前資助”方式:競爭性前資助、協議類前資助、定向組織前資助;3種“后補助”方式:政策性后補助、創新大賽后補助、績效評價后補助。
《報告管理辦法》將項目驗收指標分為“預期代表性成果”和“預期一般性成果”兩大類。項目驗收考核階段,根據項目“預期代表性成果”和“預期一般性成果”的完成情況,以及履行勤勉盡責情況,將驗收結果劃分為“通過”“結題”和“不通過”三種。
多次參與《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經費管理辦法》修訂工作專家咨詢會的廣州注冊會計師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子放表示,以往項目結題驗收基本都需要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此修訂辦法取消了100萬元以下科技項目出具專項審計報告要求,把有限的經費資源用于科研活動,提高了科研資金使用效率。同時,為了保障財政科技經費安全,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將對驗收“結題”和“不通過”的項目組織結余資金專項審計,防止財政科技經費流失,真正做到放管結合。(完)來源: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