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地處大灣區的核心位置,同時承擔著保障糧食安全和菜籃子供給保障的雙重重任。農田建設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提高菜籃子產品供給能力的關鍵舉措。
12月28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廣州市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簡稱《建設規劃》)?!督ㄔO規劃》提出打造一批宜機化改造、數字農田、綠色農田、地力提升、高效節水灌溉和都市美麗田園等特色的高標準農田創新示范點。到2030年,全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不低于101.48萬畝。
到2025年新增建設高標準農田7.72萬畝
廣州將通過農田建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出一條具有廣州特色的超大型城市鄉村振興之路。
圍繞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廣州統籌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田水利建設,形成一批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農田。確保到2025年新增建設高標準農田7.72萬畝,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6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1萬畝;到2030年,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5.6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3萬畝,全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不低于101.48萬畝。
農田水利建設是建設高質量農田的重要手段,根據計劃,廣州將著力提升區域整體灌排標準。到2025年,實施15宗以上農田水利建設;到2030年,全市農田灌排體系完整,運行高效。
北部山丘區是糧食生產主陣地
按照自然資源稟賦與經濟條件相對一致、生產障礙因素與破解途徑相對一致、糧食作物生產與農業區劃相對一致的要求,廣州市將農田建設劃分為北部山丘區、環城都市區和南部水網區三個區域。
北部山丘區,包含廣州市從化區全部和增城區大部、花都區北部。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與嶺南特色蔬菜,也是全市糧食生產主陣地。該地區的建設重點以提高灌溉保證率、農業用水效率、農田地力等為主攻方向,圍繞穩固提升水稻、玉米等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產能,統籌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田水利建設。
環城都市區,包含白云區、黃埔區、荔灣區、海珠區、天河區5個區及增城區南部和花都區南部,區域土壤肥力較高,以嶺南特色蔬菜為主要作物。明確以提高農田地力與規整程度,消除灌排“堵點”,提高產能,美化都市田園環境為重點。
南部水網區,包括番禺區、南沙區2個區。區域地勢平坦,以三角洲平原與灘涂為主。本區域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嶺南特色蔬菜和優質水果,農田流轉經營與規?;a水平較高,以提升排澇排漬能力,提高設施農業水平,促進三產融合為重點。
7大涉農區各打造至少一個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項目
打造一批體現宜機化、數字農田、綠色農田等特色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創新示范項目,是此次《建設規劃》的一大亮點。根據要求,規劃期內,有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的白云、黃埔、番禺、花都、南沙、從化、增城區各打造至少1個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項目。
在宜機化建設方面,廣州將優先選擇連片100畝以上、已流轉經營的耕地開展格田宜機化改造,規劃期支持增城、從化、花都區打造規?;藱C化糧食生產基地,高質量鞏固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全市建成不少于3個宜機化改造示范點。
同時,《建設規劃》要求優先選擇規?;鬓D經營、數字農業基礎條件較好的耕地作為數字農田示范點,推進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與農田建設的深度融合,推動農業向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促進農田建設與農業生產、建后管護相融合。規劃期內依托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與增城5G智慧農業試驗區建設,打造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發展樣板,建成不少于2個數字農田示范點。
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農業產業體系也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建設規劃》要求重點結合飲用水源保護、直接入河農田排水溝整治,統籌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田水利建設,打造減排控污的綠色農田示范,建成不少于7個綠色農田示范點。
充足的資金保障,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堅實后盾?!督ㄔO規劃》提出,建立健全農田建設投入保障機制,保持廣州高標準農田建設現行畝均投資4000元的標準,滿足廣東省畝均投入不低于3000元的要求。